遏 (形声。从辵,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 阻止 遏,止也。--《尔雅·释诂》 君子以遏恶扬善。--《易·大有卦》 夏王率遏众力。--《书·汤誓》 胜殷遏刘。--《诗·周颂·武》 式遏寇虐。--《诗·大雅·民劳》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 锄其直,遏其生气。--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又如遏捺(按捺,遏止);遏密(指皇帝死后禁绝演奏作乐);遏讼(阻止诉讼);遏塞(阻塞);遏刘(抑制暴乱,阻止杀伐) 断绝 四海遏密八音。--《书·舜典》 遏 è阻止;制止。 【遏止】用力阻止。 【遏制】制止。
遏 e 部首 辶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2 遏 check; hold back; 遏 è (1) (形声。从辵(chuò),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 (2) 阻止 [stop] 遏,止也。--《尔雅·释诂》 君子以遏恶扬善。--《易·大有卦》 夏王率遏众力。--《书·汤誓》 胜殷遏刘。--《诗·周颂·武》 式遏寇虐。--《诗·大雅·民劳》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 锄其直,遏其生气。--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又如遏捺(按捺,遏止);遏密(指皇帝死后禁绝演奏作乐);遏讼(阻止诉讼);遏塞(阻塞);遏刘(抑制暴乱,阻止杀伐) (4) 断绝 [cut off] 四海遏密八音。--《书·舜典》 (5) 又如遏佚(断绝;丧失);遏绝(诛灭;灭绝) (6) 阻击;抵御 [block;check]。如遏截(邀截;拦截);遏夺(拦路抢劫);遏御(阻挡防御) (7) 伤害 [harm]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诗·大雅·文王》 (8) 遮拦;遮蔽 [shelter] 扑击遏夺。--《吕氏春秋·安死》 片善亦不遏。--孟郊《投所知》 (9) 又如遏阳(遮阳);遏逸(掩盖和丢弃);遏隐(遮掩;掩盖) 遏 è 堰 [weir] 以嘉平二年,立遏于水…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余步。--《水经注·鲍丘水》 遏恶扬善 è è-yángshàn [repress evil and encourage good] 遏阻奸邪,称扬善良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大有》 遏抑 èyì [cheek] 抑制,压制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遏云 èyún [obstruct cloud moving]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能阻止云彩流动 遏止 èzhǐ [check;hold back] 制止 遏止非常固执的人性 遏止了结核病 遏制 èzhì [keep within limits;contain] 阻止,禁绝 历史的潮流不可遏制 遏 è ㄜ╝ (1) 阻止~止。~制。~抑。怒不可~。 (2) 古同害”无~尔躬”。 郑码wkry,u904f,gbkb6f4 笔画数12,部首辶,笔顺编号251135345454
蝼 (形声。从虫,娄声。蝼蛄。一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同本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悲鸣。--《古诗十九首》 又如蝼蚓(蝼蛄与蚯蚓);蝼蚁得志(比喻小人得志);蝼蚁之诚(自谦微诚之辞) 谓肉有臭味如蝼蛄 蝼 谓被蚁蛀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 蝼蛄 称蝲蝲蛄”,有 蝼
郸地名用字。邯郸” 郸,邯郸县,从邑,单声。--《说文》 在河北省。郸城”,县名,在河南 郸dn[郸城]县名,在河南省。 郸du 1.汉侯国名。
鲴 黄鲴 鲴gù 1.鱼肚肠。 2.鱼名。也称黄鲴。体长约一尺,侧扁,银白带黄色。以藻类等为食。生活于江河湖泊。 3.鲴鱼。鱼纲鲤科。体形侧扁,口小无须,银白带黄色,属小型 淡水鱼。
晛xiàn 1.日气。 2.明亮。
嗨〈叹〉 表示惋惜,感慨或责怪 嗨,你怎么这等误事!快快给我拿来!--《儿女英雄传》 用于引起注意或鼓动,表示疑问、惊奇或狂喜,或用于歌曲的叠句中,无明确意义 表示欢呼或喝采的喊叫声 用来表示欢快或得意;或表示疑问或引起注意 嗨〈象〉 象声词 拦头着鞭打,不登登怒发。你休将
著 (形声。从苃,者声。苃”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