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而,笔画:6,拼音:ér,部首:而

    简解

    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 义 而,颊毛也。--《说文》 而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 而 ér ①〈古〉你;你的余知~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必欲烹~翁。(《史记·项羽本记》) ②表示并列、转折、顺接等国富~兵强、知一~不知二。 而néng 1.能够。 2.能力,才能。 3.安定。

    详解

    而 er 部首 而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06 而 and that; moreover; 而1 ér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而 ér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而 ér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而 ér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而 ér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而 ér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另见 néng 而后 érhòu [then;after that] 以后;后来;然后 鸣呼!今而后(以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清·袁枚《祭妹文》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大家先议一议,而后正式表决 而或 érhuò [sometimes;every now and then;at times;every so often] 有时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今 érjīn [now]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而况 érkuàng [let alone;to say nothing of] 连词∥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而立 érlì [thirty years of age] 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而立之年 而且 érqiě [and;(not only…) but] 表示并列互相补充或递进 他学习积极而且虚心 而外 érwài [other than] ……之外 除此而外,别无他求 而已 éryǐ [that is all]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而2 néng (1) 通能”。 (2)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凶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3) 能够 [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另见ér 而 ér ㄦˊ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下。 郑码gl,u800c,gbkb6f8 笔画数6,部首而,笔顺编号132522

  • 蝼 (形声。从虫,娄声。蝼蛄。一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同本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悲鸣。--《古诗十九首》 又如蝼蚓(蝼蛄与蚯蚓);蝼蚁得志(比喻小人得志);蝼蚁之诚(自谦微诚之辞) 谓肉有臭味如蝼蛄 蝼 谓被蚁蛀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 蝼蛄 称蝲蝲蛄”,有 蝼

  • 郸地名用字。邯郸” 郸,邯郸县,从邑,单声。--《说文》 在河北省。郸城”,县名,在河南 郸dn[郸城]县名,在河南省。 郸du 1.汉侯国名。

  • 鲴 黄鲴 鲴gù 1.鱼肚肠。 2.鱼名。也称黄鲴。体长约一尺,侧扁,银白带黄色。以藻类等为食。生活于江河湖泊。 3.鲴鱼。鱼纲鲤科。体形侧扁,口小无须,银白带黄色,属小型 淡水鱼。

  • 晛xiàn 1.日气。 2.明亮。

  • 嗨〈叹〉 表示惋惜,感慨或责怪 嗨,你怎么这等误事!快快给我拿来!--《儿女英雄传》 用于引起注意或鼓动,表示疑问、惊奇或狂喜,或用于歌曲的叠句中,无明确意义 表示欢呼或喝采的喊叫声 用来表示欢快或得意;或表示疑问或引起注意 嗨〈象〉 象声词 拦头着鞭打,不登登怒发。你休将

  • 著 (形声。从苃,者声。苃”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