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动〉 (会意。从犬,从口。本义狗叫) 同本义 吠,犬鸣也。--《说文》 邑犬君吠兮所怪也。--《楚辞·九章》 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王符《潜夫论·贤难》 又如吠声(狗叫声);吠日(很少见到太阳的狗,偶尔见到太阳出来就狂叫,喻少见多怪) 泛指动物鸣叫 恶言攻击 吠形吠声 吠 fèi狗叫一犬~形,百犬~声(〈喻〉随声附和)。蜀(四川)犬~日(〈喻〉少见多怪)。
吠 fei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7 吠 give mouth;gnar;snarl;yaff; 吠 fèi 〈动〉 (1) (会意。从犬,从口。本义狗叫) (2) 同本义 [bark] 吠,犬鸣也。--《说文》 邑犬君吠兮所怪也。--《楚辞·九章》 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王符《潜夫论·贤难》 (3) 又如吠声(狗叫声);吠日(很少见到太阳的狗,偶尔见到太阳出来就狂叫,喻少见多怪) (4) 泛指动物鸣叫 [roar]。如吠哈(哇鸣);吠嗥(野兽嚎叫) (5) 恶言攻击 [viciously attack]。如吠尧(喻坏人攻击好人) 吠形吠声 fèixíng-fèishēng [when one dog barks at a shadow all the others join in; (fig) slavishly echo others]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略称。比喻不明真相、只凭事物表面现象就冒然附和。亦作吠影吠声” 吠 fèi ㄈㄟ╝ 狗叫~叫。狂~。蜀犬~日(喻少见多怪)。 郑码jgs,u5420,gbkb7cd 笔画数7,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344
踥jiá 1.牵绊。 2.窒碍。 3.退却。 4.蹄趾。
煽 (形声。从火,扇声。本义火炽盛) 同本义 傓,炽盛也。从人,扇声。--《说文》 艳妻煽方处。--《诗小雅十月之交》。按,傓、煽皆后出字,皆因诗辞而制也。鲁诗阎妻扇方处,是本字。 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左思《蜀都赋》 又如煽炽(炽盛);煽虐(肆虐)。引申为气势炽盛
秈jì 1.传说中的人名。尧臣,周之始祖。
孅xin 1.细,小。
漕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 漕转山东粟。--《史记平准书》 转漕给军。--《史记萧相国世家》 穿漕渠通渭。--《汉书武帝纪》 岁漕关东谷。--《汉书食货志》 关东漕粟。--《史
慲mán 1.忘记;糊涂不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