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剥,笔画:10,拼音:bāo,部首:刂

    简解

    剥 或剥或烹。--《诗·楚茨》 又如剥花生;剥碗豆;剥牛皮;剥葱皮 剥 bāo 去掉外面的皮壳~豆子。又见bō。 剥 bō义同'剥'(bāo)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落。又见bāo。 【剥夺】 ①强行夺去。 ②依照法律取消~公民权。 【剥夺政治权利】审判机关依法剥夺犯罪分子在一定时期内作为公民应享受的政治权利。 【剥离】外层物质脱离。 【剥落】一片片逐渐脱离墙皮成片#。 【剥蚀】 ①物质表面因风化而损坏岩画因受风雨的长期~,现在已看不清楚了。 ②地球表面隆起部分受自然力破坏逐渐变平。 ③侵蚀。 剥pū 1.击,打。

    详解

    剥 bo 部首 刂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10 剥 shell;peel;shin; 剥1 bāo (1) [口]∶去掉物的外皮或壳(多用于口语) [shell;skin;peel;peel off] 或剥或烹。--《诗·楚茨》 (2) 又如剥花生;剥碗豆;剥牛皮;剥葱皮 另见bō 剥壳 bāoké [husking] 剥去或除去外壳或外皮的行为或过程 剥皮 bāopí (1) [peel]∶剥去某物的外层 (2) [skin]∶除去任何动物、蔬菜或水果的皮 剥熊的皮 (3) [decorticate]∶剥去树皮、种子的外壳或水果的皮 剥2 bō 〈动〉 (1) (会意。从刀,从录,录”又兼作声符。录”,《说文》刻割也。”本义削;剥离;剥脱,即去掉物体表面上的东西) (2) 同本义 [pare cut apart] 剥,裂也。--《说文》 剥,离也。--《广雅》 或剥或亨。--《诗·小雅·楚茨》 然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荀子·强国》。注剥脱,谓刮去其生涩。” 冬日至,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秋官》。注刊、剥互言耳,皆谓斫去次地之皮。” 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剥除(削去);剥割(割削);剥制(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剥皮(剥去外皮) (4) 割裂 [divide;sever;cut apart] 是剥是菹。--《诗·小雅·信南山》 (5) 脱落 [fall off] 实熟则剥。--《庄子》 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芒。--陆游《老学庵笔记》 (6) 又如剥落(剥损脱落;落地,没有选上);剥缺(剥落残缺);剥坏(剥落损坏) (7) 强制除去 [denude] 裸剥士女。--房玄龄《晋书》 (8) 又如剥庐(剥夺他人荫庇之所;穷困的居所);剥放(斥退) (9) 盘剥;掠夺 [exploit;rob] 故为吏牧民者竞相剥削。--《梁书·贺琛传》 患在于剥夺之不已。--元稹《钱货议状》 (10) 又如剥害(盘剥伤害);剥褫(革除;褫夺) (11) 罢免,革除 [recall]。如剥坐(革职治罪);剥辱(谓革职之辱) (12) 伤害 [injure] 剥丧元良。--《书·泰誓中》 (13) 又如剥丧(伤亡);剥戮(伤害杀戮);剥丧(伤亡;丧乱) (14) 衰微;减少 [decay]。如剥极(时运不利或事物衰败到了极点) 另见bāo;pū 剥夺 bōduó (1) [expropriate;strip;rob of;snatch from;take away from] (2) 盘剥掠夺 (3) 强制夺去;依法取消 剥夺选举权 剥离 bōlí (1) [be stripped;peel off;come off]∶附着物或覆盖物脱落 (2) [exfoliate]∶[组织、皮肤、覆盖物等]脱落 剥落 bōluò [peel off;be tripped] 物体表面的覆盖物成片地脱落 剥蚀 bōshí (1) [erosion;corrosion]∶剥脱而逐渐损坏 由于使用了伪劣涂料,墙皮半年就剥蚀了 (2) [wear away]∶侵蚀。由于侵蚀而使裸露 入了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老残游记》 剥削 bōxuē [fleece;squeeze;exploit] 原指搜刮侵夺,现指使用[一个人的] 劳动力而不给予公平的或相当的报酬 对农民遭到地主剥削的程度感到吃惊 剥削者 bōxuēzhě [exploiter] 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或劳动成果的人 剥1 bāo ㄅㄠˉ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 郑码xbkk,u5265,gbkb0fe 笔画数10,部首刂,笔顺编号5112413422 shell;peel;shin; 剥2 bō ㄅㄛˉ 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夺。~削(xuē)。~落。~蚀。生吞活~。 郑码xbkk,u5265,gbkb0fe 笔画数10,部首刂,笔顺编号5112413422

  • 蝼 (形声。从虫,娄声。蝼蛄。一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同本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悲鸣。--《古诗十九首》 又如蝼蚓(蝼蛄与蚯蚓);蝼蚁得志(比喻小人得志);蝼蚁之诚(自谦微诚之辞) 谓肉有臭味如蝼蛄 蝼 谓被蚁蛀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 蝼蛄 称蝲蝲蛄”,有 蝼

  • 郸地名用字。邯郸” 郸,邯郸县,从邑,单声。--《说文》 在河北省。郸城”,县名,在河南 郸dn[郸城]县名,在河南省。 郸du 1.汉侯国名。

  • 鲴 黄鲴 鲴gù 1.鱼肚肠。 2.鱼名。也称黄鲴。体长约一尺,侧扁,银白带黄色。以藻类等为食。生活于江河湖泊。 3.鲴鱼。鱼纲鲤科。体形侧扁,口小无须,银白带黄色,属小型 淡水鱼。

  • 晛xiàn 1.日气。 2.明亮。

  • 嗨〈叹〉 表示惋惜,感慨或责怪 嗨,你怎么这等误事!快快给我拿来!--《儿女英雄传》 用于引起注意或鼓动,表示疑问、惊奇或狂喜,或用于歌曲的叠句中,无明确意义 表示欢呼或喝采的喊叫声 用来表示欢快或得意;或表示疑问或引起注意 嗨〈象〉 象声词 拦头着鞭打,不登登怒发。你休将

  • 著 (形声。从苃,者声。苃”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