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戈,笔画:4,拼音:gē,部首:戈

    简解

    戈〈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 戈gē〈古〉兵器♂刃长柄,可以横击。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主要兵器。

    详解

    戈 ge 部首 戈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4 戈 dagger; 戈 gē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weapons]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6) 战争;战乱 [war]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戈壁 gēbì [desert] 蒙语中称沙漠,不同于一般沙漠,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戈 gē ㄍㄜˉ (1)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倒(dǎo)~。枕~待旦。 (2) 姓。 郑码hm,u6208,gbkb8ea 笔画数4,部首戈,笔顺编号1534

  • 婢 (形声。从女,卑声。本义旧社会里被迫受剥削阶级役使的女子) 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 婢,女之卑者也。--《说文》 使婢子侍执巾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注妾也。” 父母有婢子。--《礼记

  • 瓎là 1.玉名。

  • 妔〈形〉 (形声。本义傲慢) 同本义 妔,嫚也。…《虞书曰若丹朱妔。”--《说文》 帝曰无若丹朱妔。--《书益稷》 又如妔兀(傲慢) 突兀 矫健有力--常用以评述文章风格 妔〈名〉 夏代寒浞之子 异善射,妔荡舟。--《论语宪问》 妔ào ⒈同"傲"~气。~慢。 ⒉矫健此文排~。

  • 虩xì 1.恐惧。 2.虫名。蝇虎。

  • 濥yn 1.水潜行貌。

  • 谄 (形声。从言,臽声。本义谄媚,曲意迎合 ) 同本义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孟子滕文公下》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谄臣(逢迎谄媚的臣子);谄言(谄媚的话) 谄 chn奉承;巴结~谀。 【谄媚】用卑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