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 木片 载米三十万斛,钱布数十舫,竖榜为城。--《资治通鉴》 匾额 魏时,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晋书·王献之传》 又如榜题(匾额题字);榜字(写在匾额上的大字) 告示应试取录的名单 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汪洙《喜》 皆不在榜。--《宋史·选举志》 又如放榜,榜上无名 公开张贴的名单、文书、告示 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水浒全传》 又如光荣榜;榜示(文告,告示) 屋栋 榜 bǎng ①张贴出的名单光荣~。 ②旧指文告~文。 【榜文】古代的文告。 榜bàng 1.船桨。亦代指船。 2.划船。 榜bēng 1.矫正弓弩的器具。参见"榜檠"。 2.古代刑法之一。杖击或鞭打。 3.泛指击打。 榜pǎng 1.耪地,用锄翻松土地。参见"榜青"。
榜 bang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4 榜 a list of names posted up; 榜1 bǎng (1) 木片 [wood fiber] 载米三十万斛,钱布数十舫,竖榜为城。--《资治通鉴》 (2) 匾额 [horizontal inscribed board] 魏时,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晋书·王献之传》 (3) 又如榜题(匾额题字);榜字(写在匾额上的大字) (4) 告示应试取录的名单 [published list of successful canditates] 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汪洙《喜》 皆不在榜。--《宋史·选举志》 (5) 又如放榜,榜上无名 (6) 公开张贴的名单、文书、告示 [notice] 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水浒全传》 (7) 又如光荣榜;榜示(文告,告示) (8) 屋栋 [ridgepole] 屋栋谓之甍。注今谓之榑,亦谓之檩,又谓之榜。”--《营造法式》 榜 bǎng 〈动〉 (1) 公开张贴文书、告示 [put up]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白居易《新乐府·杜陵叟》 (2) 又如榜谕(发榜下告);榜募(张榜招募) (3) 题署 [inscribe] 而州之僧舍无所谓藏经者,独榜其所居室,曰思无邪斋”。--宋·苏轼《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 另见bàng;bēng 榜额 bǎng é [a horizontal inscribed board] 横匾,匾额 榜上无名 bǎngshàng-wúmíng [not accepted;one's name fails to appear on the list of successful candidates] 榜上没有名字,喻考试未被录取 谁知三场得意,榜上无名。自十五岁进场,到今二十一岁,三科不中。--《警世通言》 榜首 bǎngshǒu [first place] 科举时代对乡试第一名的美称。泛指第一名 该队异军突起,一跃而居大赛的榜首 榜文 bǎngwén [announcement;notice] 公告 榜眼 bǎngyǎn [the second place at palace examinations] 科举时代对殿试第二名的美称 榜样 bǎngyàng [example;model] 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榜2 bàng (1) 船桨 [oar;paddle] 齐吴榜以击汰。--《楚辞·涉江》。” (2) 船 [boat] 榜,船也。--《广雅》 催榜渡乌江。--李贺《歌诗篇》 榜 bàng 摇船,划船 [oar] 榜人奏采菱之歌。--张协《七命》 另见 bǎng;bēng 榜1 bǎng ㄅㄤˇ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帖(官府的公告)§~。张~。光荣~。~文。发~。~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 郑码fsws,u699c,gbkb0f1 笔画数14,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4143454153 a list of names posted up; 榜2 bàng ㄅㄤ╝ 摇船的用具~人(船工)。 郑码fsws,u699c,gbkb0f1 笔画数14,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4143454153
侮 (形声。从人,每声。本义轻慢,不敬重) 同本义 不侵侮。--《礼记曲礼》 又如侮易(轻慢。);侮慢(轻侮傲慢,不敬重他人);侮忽(轻视,轻慢);侮法(藐视和歪曲法令);侮笑(轻慢嘲笑);侮傲(傲视和轻慢他人,没有礼貌);侮诮(以轻慢的态度加以讥嘲) ;侮剧(轻慢戏弄);侮薄(轻视;鄙薄) 欺负
帯dài 1.《宋元以来俗字谱》"带",《太平乐府》﹑《东牕记》﹑《目连记》﹑《金瓶梅》﹑《岭南逸事》作"帯"。按,亦为"带"的日本用简体汉字。
涽hn 1.昏乱。
嵿dng 1.山名。 2.山顶。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
袘yì 1.裳裙下端的边缘。《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郑玄注"袘,谓缘。"贾公彦疏"云'袘谓缘'者,谓纯缘于裳,故字从衣。"《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扬衪戌削。"王先谦补注"'衪'《史记》﹑《文选》并作'袘'。"一说为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