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动〉 (形声。从水,曰声。本义治水,疏通) 同本义 汩,治水也。--《说文》 决汩九川。--《国语·周语》 不住汩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 又如汩鸿(治理洪水);汩越(治理) 发咯咯声 汩 〈动〉 弄乱;扰乱 我闻在昔,鲧洪水,汩陈其五行。--《书·洪范》 与汩俱出。--《庄子·达生》 又如汩乱(扰乱,混乱);汩湮(惑乱湮灭);汩陈(错乱陈列);汩和(扰乱和气);汩泥(搅浑泥沙) 沉迷 汩gǔ水流迅疾的样子或流水声~ ~急流。 汩yù 1.疾行。 2.光洁貌。《文选.王延寿》"汩硙硙以璀璨,赫爅爅而爥坤。"李善注"汩,浄貌。"一说,高峻貌,见李周翰注。 3.深水。 4.语助词。 用同"聿"。 汩hú 1.涌波。
汩 gu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7 汩1 gǔ 〈动〉 (1) (形声。从水,曰(yuè)声。本义治水,疏通) (2) 同本义 [regulate rivers and watercourses] 汩,治水也。--《说文》 决汩九川。--《国语·周语》 不住汩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 (3) 又如汩鸿(治理洪水);汩越(治理) (4) 发咯咯声 [gurgle],发出一种近似液体流动的声音。如崩云霄雨,沥沥汩汩 汩 gǔ 〈动〉 (1) 弄乱;扰乱 [disorder] 我闻在昔,鲧洪水,汩陈其五行。--《书·洪范》 与汩俱出。--《庄子·达生》 (2) 又如汩乱(扰乱,混乱);汩湮(惑乱湮灭);汩陈(错乱陈列);汩和(扰乱和气);汩泥(搅浑泥沙) (3) 沉迷 [indulge;wallow]。如汩溺(沉迷;迷惑);汩丧(沦丧);汩振(沦落;没落) (4) 淹没;湮灭 [submerge;flood]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李白《日出入行》 (5) 又如汩灭(形迹、印象等消灭;磨灭);汩漱(淹没冲刷);汩暗(湮没不明) 汩 gǔ 〈象〉 汩都都(水流声);汩碌碌(象声词。多形容转动声) 另见 yù 汩没 gǔmò [stifle] 埋没 世儒多汩没,夫子独声名。--唐·杜甫《赠陈二补阙》 汩2 yù 〈形〉 (1) 疾行 [rapid]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楚辞》。王逸注汩,去貌,疾若水流也。” (2) 又如汩汩(水急流的样子);汩徂(疾行);汩话(水疾流的样子);汩流(急流);汩越(水涌的样子) 另见gǔ 汩1 gǔ ㄍㄨˇ (1) 水流的样子~流(急流)。~~(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2) 治理,疏通决~九川。 (3) 扰乱天公岂物欺,若此~时序”。 (4) 涌出的泉水。 (5) 沉没(mò)~没(mò)。 郑码vkvv,u6c69,gbke3e9 笔画数7,部首氵,笔顺编号4412511 汩2 yù ㄩ╝ 迅疾的样子悲风~起。 郑码vkvv,u6c69,gbke3e9 笔画数7,部首氵,笔顺编号4412511
蝼 (形声。从虫,娄声。蝼蛄。一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同本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悲鸣。--《古诗十九首》 又如蝼蚓(蝼蛄与蚯蚓);蝼蚁得志(比喻小人得志);蝼蚁之诚(自谦微诚之辞) 谓肉有臭味如蝼蛄 蝼 谓被蚁蛀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 蝼蛄 称蝲蝲蛄”,有 蝼
郸地名用字。邯郸” 郸,邯郸县,从邑,单声。--《说文》 在河北省。郸城”,县名,在河南 郸dn[郸城]县名,在河南省。 郸du 1.汉侯国名。
鲴 黄鲴 鲴gù 1.鱼肚肠。 2.鱼名。也称黄鲴。体长约一尺,侧扁,银白带黄色。以藻类等为食。生活于江河湖泊。 3.鲴鱼。鱼纲鲤科。体形侧扁,口小无须,银白带黄色,属小型 淡水鱼。
晛xiàn 1.日气。 2.明亮。
嗨〈叹〉 表示惋惜,感慨或责怪 嗨,你怎么这等误事!快快给我拿来!--《儿女英雄传》 用于引起注意或鼓动,表示疑问、惊奇或狂喜,或用于歌曲的叠句中,无明确意义 表示欢呼或喝采的喊叫声 用来表示欢快或得意;或表示疑问或引起注意 嗨〈象〉 象声词 拦头着鞭打,不登登怒发。你休将
著 (形声。从苃,者声。苃”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