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 (形声。从羽,倝声。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 同本义 翰,天鸡,赤羽也。--《说文》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逸周书·王会》 又如翰音(鸟的叫声上达于天,而鸟仍旧在地。比喻居非其位而声过其实) 长而硬的鸟羽 鸡曰翰音。--《礼记·曲礼》。注犹长也。”按,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高飞持之,亦所以卫体。 又如翰毛(羽毛);翰翮(犹羽翼) 长毛 犬色更赤,有长翰。--汉·刘向《列仙传》 故藉翰林以为主人。--《文选·扬雄·长杨赋》。李善注引《说文》曰长 翰hàn ⒈古书上指雉科的锦鸡或山鸡等。 ⒉长而硬的羽毛,〈古〉用来写字。 ⒊毛笔~墨。〈引〉文辞、书信等~藻。文~。华~。瑶~。来~。
翰 han 部首 羽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16 翰 writing; writing brush; 翰 hàn (1) (形声。从羽,倝(gàn)声。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 (2) 同本义 [golden pheasant] 翰,天鸡,赤羽也。--《说文》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逸周书·王会》 (3) 又如翰音(鸟的叫声上达于天,而鸟仍旧在地。比喻居非其位而声过其实) (4) 长而硬的鸟羽 [long,hard feather] 鸡曰翰音。--《礼记·曲礼》。注犹长也。”按,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高飞持之,亦所以卫体。 (5) 又如翰毛(羽毛);翰翮(犹羽翼) (6) 长毛 [long hair] 犬色更赤,有长翰。--汉·刘向《列仙传》 故藉翰林以为主人。--《文选·扬雄·长杨赋》。李善注引《说文》曰长老者曰翰。” (7) 笔毫,毛笔 [writing brush]。如挥翰;翰池(墨池,砚) (8) 文章;信札 [writing;letter]。又如翰札(书信);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亦指翰林);翰林修撰(文学侍从官);翰藻(文彩藻绘。指文章) (9) 文词 [word]。如文翰;辞翰;翰迹(指文辞、书牍);翰藻(文采,辞藻) (10) 文史方面的才能 [ability]。如诗翰 (11) 棺之旁饰 [side ornaments of the coffin]白马 [white horse]。如乘翰(乘白马) (12) 通幹”(gàn)。草木的茎干,引申为骨干,维护者,支持者 [backbone;core] 之屏之翰,百辟为害。--《诗·小雅·桑扈》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诗·大雅·文王有声》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诗·大雅·板》 翰 hàn (1) 高飞 [high-flying]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诗·大雅·常武》 (2) 又如翰飞(高飞);翰登(以虚声而登高位) 翰飞戾天 hànfēi-lìtiān [flies up to heaven] 飞到高空。比喻仕宦的飞黄腾达 翰海 hànhǎi (1) [baikal lake]∶蒙古高原东北的北海。即现在的贝加尔湖 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2) 亦作瀚海” (3) [gobi desert]∶同瀚海” 翰林 hànlín [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盐 翰林天台陶先生。--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翰林院 hànlínyuàn [the imperial academy] 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翰墨 hànmò [brush and ink-writing,painting,or calligraphy] 原指笔、墨,借指文章、书画 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曹丕《典论·论文》 翰 hàn ㄏㄢ╝ (1) 长而坚硬的羽毛理翩振~。 (2) 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苑。~墨(笔墨,借指诗文书画)。~藻。 郑码edyy,u7ff0,gbkbab2 笔画数16,部首羽,笔顺编号1225111234541541
徖cóng 1.安稳;安定。
瓀qióng 1.同"琼"。 2.古代天文学用语。指日旁带状的云气。
谦 (形声。从言,兼声。本义谦虚,谦逊) 同本义 谦,敬也。--《说文》。按,侧重于内心上的恭顺谨慎。 谦,逊让也。--《玉篇》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又,谦者,德之柄也。--《易系辞》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易谦》 皆谦而礼交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谦得益。--宋欧阳修《
矅yào 1.眼花,目眩。
鲤 鲤鱼 鲤,鱣也。从鱼,里声。--《说文》。按,鱣者大鱼,似鱯而短,即今之寻黄鱼,非鲤也。 必河之鲤。--《诗陈风衡门》 一种软鳍淡水鱼,素栖于池塘或缓流中,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可长得相当大,有时能活得很长,原为亚洲产物 书信的代称 鲤庭 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刘禹锡《酬郑
亖sì 1.《说文.四部》"亖,籀文四。"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四﹕"竹垞《讀篇書後》,祗以書日之法疑其爲僞,但'四'字古文作'亖',偏護古文者,亦可籍口脱去 上一畫爲辭。"一说"二"的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