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形声。从口,阿声。本义叹词) 表示惊叹或赞颂。如啊!多么美丽的夜色;啊!祖国,我为您歌唱 啊á叹词。在句首,〈表〉疑问或反问~,这是什么?~,你想干什么? 啊ǎ叹词。在句首,〈表〉疑惑~,这东西质量可靠吗? 啊ɑ助词。 ①在句尾,〈表〉惊奇、赞叹等语气,常因前面字音的不同,而有各种变音。也可用别的字来表示快来~(呀)!你们好~(哇)!大家加油干~(哪)! ②用于列举事项之后米~、菜~、肉~,丰富极了。 啊à叹词。〈表〉应允、领悟或惊叹~,好吧,照你说的办!~,知道了!~,大鱼上钩了! 啊ā叹词。在句首,〈表〉赞叹或惊奇~,太好了!~,太阳出来了! 啊a 1.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的语气。 2.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辩解﹑催促﹑嘱咐等语气。 3.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 4.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5.助词。用在列举的事项之后。
啊 a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0 啊 ah;eh;oh;o; 啊1 ā (形声。从口,阿声。本义叹词) 表示惊叹或赞颂 [ah]。如啊!多么美丽的夜色;啊!祖国,我为您歌唱 另见á;ǎ;à;ɑ 啊哈 āhā (1) [oh;ah;well] 表示语气的叹词 (2) 表示惊喜 啊哈,我看见他了 (3) 表示恍然大悟 啊哈,我明白了 (4) 表示满意 啊哈,总算干得还不赖 啊呀 āyā (1) 叹词 (2) [oh]∶表示惊讶 啊呀,他跑得真快呀 (3) [why]∶表示不满,为难 啊呀,怎么弄了满地的水 啊呀,这事不好办哪 啊哟 āyō [ayo] 叹词,表示情绪激动或惊讶 啊哟,吓死我了 啊唷 āyō 同啊哟” 啊2 á 〈叹〉 表示追问或要求再说一遍 [ah]。如啊?你说谁?你想过这些事没有?啊! 另见ā;ǎ;à;ɑ 啊3 ǎ 〈叹〉 表示惊疑或疑惑 [ah]。如啊?这是怎么回事;他说我还小,啊?我不小了吧;啊?可以这样说吗? 另见ā;á;à;ɑ 啊4 à 〈叹〉 (1) 表示应诺等的叹词 [ah] (2) 表示应诺。如啊,我就去;啊,好吧 (3) 表示醒悟。如啊,对啦!对啦;啊,原来是他,怪不得看着挺面熟 (4) 表示惊异或赞叹。如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5) 用来表示悲痛、遗憾或忧伤 [woe] 另见ā;á;ǎ;ɑ 啊5 (1) 阿 ɑ (2) 表示语气 [what] (3) 用在感叹句末,加强感叹语气。如他跑得真快啊 (4) 用在陈述句或祈使句,表示肯定、辨明、请求、劝止、警告、催促、命令等。如这话说得对啊!请坐啊,女士们 (5) 用在问句末尾 [really?] (6) 在有疑问指代词的问句或选择问句里,用来和缓语气。如是谁啊? (7) 在陈述句形式的问句里,提问的目的是要求得到证实。如你不去啊? (8) 用在打招呼的话里 [hay]。如老张啊,你这儿来! (9) 用在重复的动词后面,表示过程长 [on and on]。如…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金矿 另见ā;á;ǎ;à; 阿”另见ā;ǎ;à;ē 啊1 ā ㄚˉ 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这花真美呀!~哈。~呀。 郑码jyaj,u554a,gbkb0a1 笔画数10,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212512 ah;eh;oh;o; 啊2 á ㄚˊ 叹词,表示疑问或反问~,你说什么? 郑码jyaj,u554a,gbkb0a1 笔画数10,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212512 ah;eh;oh;o; 啊3 ǎ ㄚˇ 叹词,表示疑惑~,这是怎么回事? 郑码jyaj,u554a,gbkb0a1 笔画数10,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212512 ah;eh;oh;o; 啊4 à ㄚ╝ (1) 叹词,表示应诺(音较短)~,好吧! (2) 叹词,表示醒悟(音较长)~,我这才明白过来! (3) 表示赞叹(音较长)~,亲爱的祖国! 郑码jyaj,u554a,gbkb0a1 笔画数10,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212512 ah;eh;oh;o; 啊5 ɑ ㄚ 助词,在句末,表示惊叹的语气(常因前面字音不同而发生变音,可用不同的字来表示)你好~(哇)!真新鲜~(哪)! 郑码jyaj,u554a,gbkb0a1 笔画数10,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212512
榫 榫眼;榫头 框架结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接合处 榫销 榫眼 榫凿 榫sn器物两部分之一,指凹凸相接合的凸出部分~头。~儿。
岢岚”县名,在山西省 岢k
渶yng 1.古水名。
惈gu 1.果敢;勇敢。
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
壶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同本义 壶,昆吾圆器也。--《说文》 国子执壶浆。--《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 八壶设于西序。--《仪礼聘礼》 引壶觞。--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箪食壶浆。--《三国志诸葛亮传》 一片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