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同本义 晦,月尽也。--《说文》 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论衡·四讳》 陈不违晦。--《左传·成公十七年》 朝菌不知晦朔。--《庄子·逍遥游》 不知晦朔。-- 戊申晦。--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晦望(农历每月末一日与十五日);晦景(晦日,晦节);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夜;晚 晦淫惑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夜也。” 又如晦明(从黑夜到天明。即昼夜);晦晓(夜晚与天明);晦魄( 晦huì ⒈昏暗,天黑,晚上~冥。幽~。风雨如~。自明及~,所行几里(及到)? ⒉隐藏,不显著~迹。隐~。韬~。 ⒊阴历每月的末尾一天。 ⒋ ①不顺利,倒霉太~气。 ②气色难看满脸~气。 ⒌
晦 hui 部首 日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1 晦 dark; gloomy; night; 晦 huì (1)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2) 同本义 [la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晦,月尽也。--《说文》 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论衡·四讳》 陈不违晦。--《左传·成公十七年》 朝菌不知晦朔。--《庄子·逍遥游》 不知晦朔。--[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戊申晦。--清·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晦望(农历每月末一日与十五日);晦景(晦日,晦节);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4) 夜;晚 [night] 晦淫惑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夜也。” (5) 又如晦明(从黑夜到天明。即昼夜);晦晓(夜晚与天明);晦魄(夜月);风雨如晦 晦 huì (1) 昏暗 [dark] 晦而休。--《国语·鲁语》。注冥也。” 是时雷电晦冥。--《汉书·高帝纪》 幽晦以多雨。--《楚辞·屈原·涉江》 道途显晦。--唐·李朝威《柳毅传》 晦明变化。--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又如晦冥(昏暗);晦蒙(昏暗);晦盲(昏暗不明);晦芒(昏暗) (3) 义理深微;隐晦;含蓄 [implicit] 志而晦。--《左传·成公十四年》 (4) 又如晦伏(隐晦不显);晦昧(隐晦不明);晦窒(晦涩不通);晦塞(晦涩不畅) (5) 草木凋零 [withered,fallen and scattered about] 寂历百草晦。--江淹《诗》。注凡草木华实荣茂谓之明,枝叶凋伤谓之晦。” (6) 又如晦在(凋零将尽,健在的已经很少了) (7) 倒霉 [be unlucky]。如晦气星(比喻能使人倒霉的人或事);晦气色(难看的、呈青黄色的脸色) 晦 huì 掩蔽;隐秘 [hide]。如晦迹(隐居);晦抑(隐藏;隐瞒);晦心(隐藏本心);晦光(蒙蔽光明) 晦暗 huì àn [dark ;gloomy] 昏暗无光的;部分或全部黑暗的 晦明 huìmíng (1) [day and night]∶黑夜和白昼 (2) [light and darkness]∶昏暗和晴朗 (3) [fine and overcast]∶阴晴 晦暝 huìmíng (1) [dark;thick] 昏暗;阴沉 风雨晦暝 (2) 亦作晦冥” 晦气 huìqì [unlucky] 坏运气;使别人倒霉;找别扭 却把别人来晦气。--《荡寇志》 晦涩 huìsè [hard to understand;obscure] 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 现代的社论是措辞既复杂又晦涩的杰作 晦朔 huìshuò (1) [the last day and the first day of every month]∶晦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阴历月初的一天。农历月末至月初 朝菌不知晦朔。--《庄子·逍遥游》 (2) [a month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alendar]∶农历一个月 晦 huì ㄏㄨㄟ╝ (1)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朔。 (2) 夜晚~明。风雨如~。 (3) 昏暗不明~暝。~暗。~涩(意义隐晦,文字僻拗)。隐~(意义不明显)。 (4) 不顺利,倒霉~气。 郑码kmzy,u6666,gbkbbde 笔画数11,部首日,笔顺编号25113155414
騻shung
慿píng 1."凭"的俗字。 2.古代方言,称满为慿。
勋 (形声。小篆字作勲”,从力,熏声。古文从力,员声。本义特别大的功劳) 同本义 勲,能成王功也。从力,熏声,古文唗声。--《说文》 勲,功也。--《尔雅》 王功曰勲。--《周礼司勲》 圣有谟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勋功有章。--《尹宙碑》 追思嘉勋,实不可忘。--《三国志郭嘉传
礌léi
氏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同本义 氏,姓氏。--《玉篇》。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
巉 险峻,陡峭 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徐霞客游记》。又如巉刻(山峰尖峭,如同刀削一般。比喻说话或文章尖刻);巉峭(高峻陡削) 嶙峋突兀 乱峰巉似槊,一水淡如油。--宋苏轼《壬寓二月寄子由》 又如巉屼(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巉崖 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