鲣 鲣鱼 鲣鸟 鲣(鰹)jiān鲣鱼。体呈纺锤形,背苍黑,腹白,腹侧有褐色纵纹,大部分无鳞。生活在海洋里,可供食用。
鲣 jian 部首 鱼 部首笔画 07 总笔画 15 鲣 bonito; 鲣 (1) 鰹 jiān (2) 鲣鱼 [oceanic bonito]。几种鲣的任何一种(例如鲣属katsuwonus),身体呈纺锤形,大部分无鳞,腹白,背苍黑 鲣鸟 jiānniǎo [gannet] 构成鲣鸟科(sulidae)若干大的、蹼足、食鱼的海鸟之一,飞行距离远,长时期逗留在海上,大群繁殖,主要生活在海岛上 鲣 (鰹) jiān ㄐㄧㄢˉ 〔~鱼〕身体呈纺锤形,大部分无鳞,头大嘴尖,肉可食,生活在热带海洋中。 〔~鸟〕鲣鸟科各种类的通称。体形像鸭,食鱼类,分布于热带太平洋西部。 郑码rkxb,u9ca3,gbkf6e4 笔画数15,部首鱼,笔顺编号352512112254121
割〈动〉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割,断也。--《广雅释诂一》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日钦劓割夏邑。--《书多方》 又如割鲜(割杀畜兽);割烹(割切烹调);割刀(切割之刀) 放弃 分割
灬bio 1.炽烈的火。
邬 古地名 春秋郑邑,后入周。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北 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左传》 邬(鄔)w姓。
灺(炧)xiè蜡烛烧剩的部分(残烛)。
踼táng 1.见"踼?"﹑"踼跌"。
吊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砫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 同本义 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说文》 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