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形〉 (形声。从言,堇声。本义谨慎,小心) 同本义 谨,慎也。--《说文》 以谨无良。--《诗·大雅·民劳》 以谨罔极。 谨畜藏。--《荀子·王制》 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谨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谨食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自谨惜。--清·张廷玉《明史》 谨护其失。--清·刘开《问说》 又如谨畏(小心谨慎);谨肃(严谨认真);谨言(谨慎说话);谨厚(谨慎忠厚);谨介(谨慎耿介) 恭敬 谨斩樊於期头。--《战国策·燕策》 谨使臣良。--《史记·项羽本纪 谨jǐn ⒈慎重,小心~慎。~防。~遵法令。 ⒉敬词。〈表〉郑重,恭敬~启。~呈。~具此证。
谨 jin 部首 讠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13 谨 careful; cautious; sincerely; 谨 (1) 謹 jǐn 〈形〉 (2) (形声。从言,堇(qín)声。本义谨慎,小心) (3) 同本义 [careful;cautious] 谨,慎也。--《说文》 以谨无良。--《诗·大雅·民劳》 以谨罔极。 谨畜藏。--《荀子·王制》 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谨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谨食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自谨惜。--清·张廷玉《明史》 谨护其失。--清·刘开《问说》 (4) 又如谨畏(小心谨慎);谨肃(严谨认真);谨言(谨慎说话);谨厚(谨慎忠厚);谨介(谨慎耿介) (5) 恭敬 [respectful] 谨斩樊於期头。--《战国策·燕策》 谨使臣良。--《史记·项羽本纪》 谨诺。 谨奉神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 又如谨呈(敬呈);谨启;谨致谢意;谨祈;谨恪(谨谨恭敬);谨白(敬告,敬启);谨禀(禀告);谨媚(恭顺柔媚) (7) 谨严;严格 [careful and precise;strict;rigorous]。如谨急(谨严急刻);谨细(谨严细密);谨质(谨严质朴) 谨 (1) 謹 jǐn 〈动〉 (2) 严防;严禁 [be strictly on guard against;strictly forbid]。如谨风(防风);谨盗(防盗) (3) 严守;谨守 [strictly observe or abide by]。如谨律(谨守戒律);谨户(严守门户);谨立(严守立身为人之道) 谨饬 jǐnchì [careful;prudent] 同谨慎” 临事谨饬,御下严整。--《南史·程文季传》 谨防 jǐnfáng [guard against] 谨慎地防备 谨防扒手 谨防假冒 谨密 jǐnmì [cautious and thorough] 谨慎细密,形容办事极细心 办事谨密 谨上 jǐnshàng [sincerely yours] --客套话。用于书信具名后 谨身节用 jǐnshēn-jiéyòng [keep a tight rein on self and cut down on expense] 约束自己节约费用。《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谨,用如使动词,严格约束 谨慎 jǐnshèn (1) [careful;prudent]∶细心慎重 知臣谨慎。--诸葛亮《出师表》 谨慎的疑虑 (2) [discreet]∶指认为自己的看法有所根据,但还有所保留 对谈判的前景表示谨慎的乐观 谨慎小心 jǐnshèn xiǎoxīn [watch one's step] 非常小心地进行;谨言慎行 如果处理大量消息的专栏作家要避免歪曲事实,他必须经常谨慎小心 谨小慎微 jǐnxiǎo-shènwēi [proper] 凡事谨慎小心,以至前怕狼、后怕虎,缺乏敢说敢为的气质 谨小慎微,办不了大事 谨严 jǐnyán (1) [careful and precise]∶谨慎严密 文章结构谨严 (2) [serious]∶严肃;不苟且 治学谨严 谨言慎行 jǐnyán-shènxíng [speak and act cautiously] 严谨其言论,审慎其行为 谨愿 jǐnyuàn [honest] 谨慎;诚实 谨愿自守 谨 (謹) jǐn ㄐㄧㄣˇ (1) 慎重,小心~慎。~严。~防。勤~。~小慎微。 (2) 郑重,恭敬~启。~祝。 郑码sejc,u8c28,gbkbdf7 笔画数13,部首讠,笔顺编号4512212511121
榫 榫眼;榫头 框架结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接合处 榫销 榫眼 榫凿 榫sn器物两部分之一,指凹凸相接合的凸出部分~头。~儿。
岢岚”县名,在山西省 岢k
渶yng 1.古水名。
惈gu 1.果敢;勇敢。
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
壶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同本义 壶,昆吾圆器也。--《说文》 国子执壶浆。--《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 八壶设于西序。--《仪礼聘礼》 引壶觞。--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箪食壶浆。--《三国志诸葛亮传》 一片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