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彼,对此称彼也。--《玉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诗·魏风·伐檀》 此土延续石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彼此腾倒着做(彼此交换。骂西门庆与书童有染,而书童又与李瓶儿有染);彼苍(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另一个事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又如由此及彼 他,他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唐·韩愈《师说》 幸而杀彼,甚善 彼 bǐ ①那;那个此一时~一时。 ②对方;他知己知~。 【彼岸】 ①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烦恼苦难好比中流,超脱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 ②(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 ③比喻所向往的境界理想的~。 【彼得格勒】苏联列宁格勒市的旧称。1914年以前叫圣彼得堡。参见【列宁格勒】。 【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在位期间(1682-1725),曾秘密到西欧考察,回国后实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并积极对外扩张,占领波罗的海出海口 和里海沿岸地区。因不断征兵和增加赋税,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激起人民起义。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普罗科菲耶夫作于1936年。作品写彼得在小鸟的帮助下把大灰狼逮住的童话故事。乐曲通俗,表现力强。
彼 bi 部首 彳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 彼 that; those; 彼 bǐ (1) (形声。从彳,皮声。彳”(chì)。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2) 那,与此”相对 [that] 彼,对此称彼也。--《玉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诗·魏风·伐檀》 此土延续石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彼此腾倒着做(彼此交换。骂西门庆与书童有染,而书童又与李瓶儿有染);彼苍(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4) 另一个事物 [the other;the another]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5) 又如由此及彼 (6) 他,他们 [the other part] 彼与彼年相若也。--唐·韩愈《师说》 幸而杀彼,甚善!--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彼岸 bǐ àn (1) [the other shore]∶另一边,对岸 大西洋彼岸 (2) [realm]∶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 到达理想的彼岸 (3) [faramita]∶佛教。认为脱离尘世烦恼、取得正果之处 彼苍 bǐcāng [blue sky;heaven] 天的代称。《诗·秦风·黄鸟》彼苍者天。”苍,天色 幸彼苍默佑。--《广州军务记》 彼此 bǐcǐ [each other;both parties;one another;you and i] 对称词。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军中之将,各有彼此。--《资治通鉴》 彼此彼此 bǐcǐ bǐcǐ (1) [so must you;so have you;so do you]∶常用做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 您辛苦啦!--彼此彼此 (2) [all the same] [方]∶含义是大家一样 反正大家都是二级工,彼此彼此 彼等 bǐděng [they] 不包括说话的人或作者在内的一群非特指的人或势力;尤指对说话者或写作者所强加的那不受欢迎的限制行为或决定应该负责的一群人或势力 彼人 bǐrén [that person] 那人 彼时 bǐshí [that time] 那个时候 彼一时,此一时 bǐ yīshí,cǐ yīshí [that was one situation,and this is another;times have changed] 指时间不同,情况也不一样了 彼 bǐ ㄅㄧˇ (1) 那,那个~岸。此起~伏。 (2) 他,对方知己知~。~此。 郑码oixi,u5f7c,gbkb1cb 笔画数8,部首彳,笔顺编号33253254
侮 (形声。从人,每声。本义轻慢,不敬重) 同本义 不侵侮。--《礼记曲礼》 又如侮易(轻慢。);侮慢(轻侮傲慢,不敬重他人);侮忽(轻视,轻慢);侮法(藐视和歪曲法令);侮笑(轻慢嘲笑);侮傲(傲视和轻慢他人,没有礼貌);侮诮(以轻慢的态度加以讥嘲) ;侮剧(轻慢戏弄);侮薄(轻视;鄙薄) 欺负
帯dài 1.《宋元以来俗字谱》"带",《太平乐府》﹑《东牕记》﹑《目连记》﹑《金瓶梅》﹑《岭南逸事》作"帯"。按,亦为"带"的日本用简体汉字。
涽hn 1.昏乱。
嵿dng 1.山名。 2.山顶。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
袘yì 1.裳裙下端的边缘。《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郑玄注"袘,谓缘。"贾公彦疏"云'袘谓缘'者,谓纯缘于裳,故字从衣。"《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扬衪戌削。"王先谦补注"'衪'《史记》﹑《文选》并作'袘'。"一说为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