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形〉 (形声。从月,良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朗,明也。--《说文》 高朗令终。--《诗·大雅·既醉》 其圣能光远宣朗。--《国语·楚语下》 新而不朗。--《淮南子·原道》 朗月垂光。--嵇康《琴赋》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潜《桃花源记》 天朗气清。--王羲之《兰亭集序》 又如朗白(明亮发白);朗朗(光明亮洁的样子;声音清脆嘹亮);朗鉴(明鉴);朗亮(雪亮);朗明(明亮);朗净(明净);朗烈(明亮);朗朗烈烈(大大方方;理直气壮) 声音清晰响亮 朗咏清川飞夜霜。--李白《劳劳亭歌》 又如 朗lǎng ⒈明亮明~。晴~的天。突然开~。 ⒉声音响亮~读。~咏。
朗 lang 部首 月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0 朗 bright; loud and clear; 朗 lǎng 〈形〉 (1) (形声。从月,良声。本义明亮) (2) 同本义 [light;bright] 朗,明也。--《说文》 高朗令终。--《诗·大雅·既醉》 其圣能光远宣朗。--《国语·楚语下》 新而不朗。--《淮南子·原道》 朗月垂光。--嵇康《琴赋》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潜《桃花源记》 天朗气清。--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朗白(明亮发白);朗朗(光明亮洁的样子;声音清脆嘹亮);朗鉴(明鉴);朗亮(雪亮);朗明(明亮);朗净(明净);朗烈(明亮);朗朗烈烈(大大方方;理直气壮) (4) 声音清晰响亮 [loud and clear] 朗咏清川飞夜霜。--李白《劳劳亭歌》 (5) 又如朗言(响亮的话;说大话;任意胡说);朗然(形容声音响亮);朗吟(高声的吟诵);朗弹(大声弹奏);朗畅(谓声音响亮流畅) (6) 明察 [sharp-minded] 公达潜朗。--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7) 又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 (8) 又如朗心(明察之心;光明之心);朗照(明察,明鉴);朗抱(旷达的胸襟);朗畅(明白畅达);朗朗彻(明白透彻);朗练(明白凝炼) (9) 高洁 [noble and unsullied] 。如朗目清眉(眉清目秀);朗秀(清秀);朗夷(高洁坦荡);朗烈(高洁刚烈) (10) 清早 [early]。如朗旦(清晨) (11) 清澈 [limpid]。如朗清(清澈,清明) (12) 爽朗 [bright and clear]。如朗爽(爽朗;明朗);朗畅(爽朗舒展);朗迈(爽朗超脱) (13) 颖悟 [understanding]。如朗拨(颖悟超群);朗赡(颖悟赡详) 朗读 lǎngdú [read aloud] 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 朗读者 朗朗 lǎnglǎng [the sound of reading aloud] 用以形容声音响亮的象声词 朗朗的读书声 歌声朗朗 朗然 lǎngrán (1) [clear and bright]∶清澈明亮的样子 湖波朗然 (2) [clear and sonorous]∶形容声音响亮 童音朗然 朗润 lǎngrùn [clear bright moist and sleek] 明朗润泽 朗声 lǎngshēng [clear voice] 高声;大声 朗声大笑 朗声诵读 朗爽 lǎngshuǎng [hearty;candid;frank and open] 爽朗;明朗 朗爽的开怀大笑 朗诵 lǎngsòng [read aloud with expression;declaim] 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 高声朗诵,也都不怕计氏听见。--《醒世姻缘传》 朗 lǎng ㄌㄤˇ (1) 明亮,光线充足~敞。~澈。~然。明~。晴~。开~。爽~。 (2) 声音清楚、响亮~声。~读。~诵。书声~~。 郑码sxq,u6717,gbkc0ca 笔画数10,部首月,笔顺编号4511543511
蝼 (形声。从虫,娄声。蝼蛄。一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同本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悲鸣。--《古诗十九首》 又如蝼蚓(蝼蛄与蚯蚓);蝼蚁得志(比喻小人得志);蝼蚁之诚(自谦微诚之辞) 谓肉有臭味如蝼蛄 蝼 谓被蚁蛀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 蝼蛄 称蝲蝲蛄”,有 蝼
郸地名用字。邯郸” 郸,邯郸县,从邑,单声。--《说文》 在河北省。郸城”,县名,在河南 郸dn[郸城]县名,在河南省。 郸du 1.汉侯国名。
鲴 黄鲴 鲴gù 1.鱼肚肠。 2.鱼名。也称黄鲴。体长约一尺,侧扁,银白带黄色。以藻类等为食。生活于江河湖泊。 3.鲴鱼。鱼纲鲤科。体形侧扁,口小无须,银白带黄色,属小型 淡水鱼。
晛xiàn 1.日气。 2.明亮。
嗨〈叹〉 表示惋惜,感慨或责怪 嗨,你怎么这等误事!快快给我拿来!--《儿女英雄传》 用于引起注意或鼓动,表示疑问、惊奇或狂喜,或用于歌曲的叠句中,无明确意义 表示欢呼或喝采的喊叫声 用来表示欢快或得意;或表示疑问或引起注意 嗨〈象〉 象声词 拦头着鞭打,不登登怒发。你休将
著 (形声。从苃,者声。苃”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