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名〉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 同本义 淖,泥也。--《说文》 天雨淖。--《汉书·韦元成传》 世沉淖而难论兮。--《楚辞·怨世》 和泥曰淖。--《通俗文》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 濯淖污泥之中。--《资治通鉴·汉纪》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 流体 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 姓 淖 〈形〉 湿润 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 淖,湿也。--《广雅》 又如淖泽(湿润) 淖nào ⒈泥沼,烂泥泥~。 ⒉柔,柔和~弱。 ⒊ 淖zhào 1.中和,调和。 淖zhuō 1.姓。战国楚有淖齿。见《韩非子.内储说上》。 淖chuò 1.宽。 2.见"淖约"﹑"淖弱"﹑"淖溺"。
淖 nao、zhuo、chuo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淖 nào 〈名〉 (1)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 (2) 同本义 [mire] 淖,泥也。--《说文》 天雨淖。--《汉书·韦元成传》 世沉淖而难论兮。--《楚辞·怨世》 和泥曰淖。--《通俗文》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 濯淖污泥之中。--《资治通鉴·汉纪》 (3)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 (4) 流体 [fluid] 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 (5) 姓 淖 nào 〈形〉 (1) 湿润 [moist] 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 淖,湿也。--《广雅》 (2) 又如淖泽(湿润) (3) 柔和 [soft] 夫水,淖弱以清。--《管子·水地》 嘉荐普淖。--《仪礼·少牢礼》。注和也。” (4) 又如淖溺(柔软);淖糜(烂糊粥);淖泞(泥泞) 淖1 nào ㄋㄠ╝ (1) 烂泥,泥沼泥~。污~。~泞(泥泞)。 (2) 柔和。 〔~尔〕蒙语,湖泊,如罗布~~”(即罗布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郑码vike,u6dd6,gbkc4d7 笔画数1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21251112 淖2 chuò ㄔㄨㄛ╝ 古同绰”,绰约。 郑码vike,u6dd6,gbkc4d7 笔画数1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21251112 淖3 zhuō ㄓㄨㄛˉ 姓。 郑码vike,u6dd6,gbkc4d7 笔画数1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21251112
侮 (形声。从人,每声。本义轻慢,不敬重) 同本义 不侵侮。--《礼记曲礼》 又如侮易(轻慢。);侮慢(轻侮傲慢,不敬重他人);侮忽(轻视,轻慢);侮法(藐视和歪曲法令);侮笑(轻慢嘲笑);侮傲(傲视和轻慢他人,没有礼貌);侮诮(以轻慢的态度加以讥嘲) ;侮剧(轻慢戏弄);侮薄(轻视;鄙薄) 欺负
帯dài 1.《宋元以来俗字谱》"带",《太平乐府》﹑《东牕记》﹑《目连记》﹑《金瓶梅》﹑《岭南逸事》作"帯"。按,亦为"带"的日本用简体汉字。
涽hn 1.昏乱。
嵿dng 1.山名。 2.山顶。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
袘yì 1.裳裙下端的边缘。《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郑玄注"袘,谓缘。"贾公彦疏"云'袘谓缘'者,谓纯缘于裳,故字从衣。"《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扬衪戌削。"王先谦补注"'衪'《史记》﹑《文选》并作'袘'。"一说为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