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闭口不说话 恭默思道。--《书·说命》 默而识之。--《论语》 或默或语。--《易·系辞》 三年默以思道。--《国语·楚语》 我不欲战而能默。--《左传·昭公十五年》 默坐低双眉。--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又如默然不语(静默而不作声);默默无言(沉默不语) 幽静 默顺风以偃仰兮。--《楚辞·惜贤》。注寂也。” 通墨”。不廉洁,贪污 贪以败官为默,杀人不忌为贼。--《孔子家语·正论》 默 默写 默、嘿mò不说话,不出声~想。~写。~ ~无闻。~认(心里承认)。 "嘿"另见hēi。
默 mo 部首 黑 部首笔画 12 总笔画 16 默 silent;tacit;write from memory; 默 (1) 嘿 mò (2)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3) 闭口不说话 [tacit;silent] 恭默思道。--《书·说命》 默而识之。--《论语》 或默或语。--《易·系辞》 三年默以思道。--《国语·楚语》 我不欲战而能默。--《左传·昭公十五年》 默坐低双眉。--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4) 又如默然不语(静默而不作声);默默无言(沉默不语) (5) 幽静 [quiet;silent] 默顺风以偃仰兮。--《楚辞·惜贤》。注寂也。” (6) 通墨”。不廉洁,贪污 [corrupt] 贪以败官为默,杀人不忌为贼。--《孔子家语·正论》 默 mò (1) 默写 [recite from memory]。如默生字 (2) 冒,涌 [burn with anger] 宋江听罢愕然,默上心来,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水浒传》 默 mò (1) 私下; 暗中 [privately;in secret] 故能默契如此。--朱弁《曲洧旧闻》 (2) 又如默化(于无形之中感化);默存(指形体不动而神游◇用为遇事默记之意);默识(领悟暗记在心中) 默哀 mò āi [stand in silent tribute] 低头静立,表示哀悼 默读 mòdú [read silently] 不出声地读 默记 mòjì [remember to oneself] 心中暗记 默记经文 默默 mòmò [quietly] 不说话、不出声的样子 默默无闻 mòmò-wúwén [unknown] 没有声息,不闻名而鲜为人知 几乎完全是默默无闻的 默默无闻的挑战者 默念 mòniàn (1) [read silently]∶默读,默诵 默念一首古诗 (2) [contemplate]∶默思,默想 默念童年情景,如在昨日 默契 mòqì (1) [unvoiced pact]∶心声情意暗相符合 我们之间的一个默契 (2) [tacit;act in tacit agreement;implicit recognition;secret agreement]∶默默承认的条件、限定或规定 在同意战后恢复原状的默契下准许战争期间犁掘便道 默认 mòrèn (1) [give tacit consent to]∶虽未言明心里却承认 (2) [tacitly approve]∶以静默表示同意 默书 mòshū [write from memory] 凭记忆写出读过的书;默写 默算 mòsuàn (1) [plan inwardly]∶在心中计算 (2) [mental arithmetic]∶暗暗盘算 默叹 mòtàn [highly praise in silence] 默默的赞叹 默写 mòxiě [write from memory] 凭记忆写出或画出 默许 mòxǔ [acquiesce in;tacit acceptance (consent)] 心许,暗许 默志 mòzhì [remember to oneself] 默记 默字 mòzì [write words from memory] 默写学过的字 默坐 mòzuò [sit silently] 静坐;沉默地坐着 默 mò ㄇㄛ╝ 不说话,不出声~认。~写。~许。~哀。~诵。~读。~悼。~契。沉~。~~无闻。 郑码lkgs,u9ed8,gbkc4ac 笔画数16,部首黑,笔顺编号2543121144441344
侮 (形声。从人,每声。本义轻慢,不敬重) 同本义 不侵侮。--《礼记曲礼》 又如侮易(轻慢。);侮慢(轻侮傲慢,不敬重他人);侮忽(轻视,轻慢);侮法(藐视和歪曲法令);侮笑(轻慢嘲笑);侮傲(傲视和轻慢他人,没有礼貌);侮诮(以轻慢的态度加以讥嘲) ;侮剧(轻慢戏弄);侮薄(轻视;鄙薄) 欺负
帯dài 1.《宋元以来俗字谱》"带",《太平乐府》﹑《东牕记》﹑《目连记》﹑《金瓶梅》﹑《岭南逸事》作"帯"。按,亦为"带"的日本用简体汉字。
涽hn 1.昏乱。
嵿dng 1.山名。 2.山顶。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
袘yì 1.裳裙下端的边缘。《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郑玄注"袘,谓缘。"贾公彦疏"云'袘谓缘'者,谓纯缘于裳,故字从衣。"《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扬衪戌削。"王先谦补注"'衪'《史记》﹑《文选》并作'袘'。"一说为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