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名〉 (形声。从人,非声。本义杂戏,滑稽剧) 同本义 俳,戏也。…亦曰优,曰倡。--《说文》 俳,优乐也。--《三苍》 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史记·李斯列传》 又如俳舞(杂戏歌舞) 伶人。指以舞乐杂戏为业的人 击鼓歌咏作俳倡。--《汉书·霍光传》 谐笑类俳倡。--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又如俳倡(俳优,伶人);俳长(俳优的头目);俳子(俳优之子);俳儿(俳优。亦指俳优之子) 对偶,骈俪 俳〈形〉 诙谐 俳pái〈古〉指杂戏、滑稽戏,也指演这类戏的人~优。〈引〉滑稽,幽默~谐。
俳 pai 部首 亻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10 俳 pái 〈名〉 (1) (形声。从人,非声。本义杂戏,滑稽剧) (2) 同本义 [farce] 俳,戏也。…亦曰优,曰倡。--《说文》 俳,优乐也。--《三苍》 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史记·李斯列传》 (3) 又如俳舞(杂戏歌舞) (4) 伶人。指以舞乐杂戏为业的人 [buffoon] 击鼓歌咏作俳倡。--《汉书·霍光传》 谐笑类俳倡。--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5) 又如俳倡(俳优,伶人);俳长(俳优的头目);俳子(俳优之子);俳儿(俳优。亦指俳优之子) (6) 对偶,骈俪 [a type of writing]。如俳偶(对偶骈丽);俳语(讲究对偶的骈体文字);俳丽(对偶骈丽) 俳 pái 〈形〉 (1) 诙谐 [comic] 好为俳谐杂说,人多爱押之。--《北史·李文博传》 (2) 又如俳笑(戏笑);俳谑(戏言。俗称开玩笑);俳体(又称俳谐体。形式上出奇弄巧,或涉于游戏讥笑);俳说(戏笑嘲谑的言辞) 俳 pái 〈动〉 安排。用同排” [arrange] 后日我家俳酒馔。--《敦煌变文集》 俳句 páijù [a kind of short japanese poem consisting of seventeen characters] 以十七个音为一首的一种日本短诗 俳谐 páixié [comic] 诙谐戏谑;诙谐戏谑的言辞 俳优 páiyōu [artists in a pantomime] 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俳优侏儒,固人主之所与燕也。--《韩非子·难三》 俳 pái ㄆㄞˊ (1) 古代指杂戏、滑稽戏优~。 (2) 演杂戏的艺人~优。~倡。 (3) 诙谐,玩笑,滑稽,幽默~文。~谐。 郑码nkc,u4ff3,gbkd9bd 笔画数10,部首亻,笔顺编号3221112111
瞑 (形声。从目,民声。本义闭上眼睛) 同本义 眠,寐也。--《玉篇》 吾子有疾,虽不能省视,而竟夕不眠。--《后汉书第五伦传》 致命于帝,然后得眠些。--《楚辞招魂》 余峨之山有兽焉,见人则眠。--《山海经东山经》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 睡觉 不眠忧战伐。--杜甫
流〈动〉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
炭〈名〉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同本义 炭,烧木余也。--《说文》 火所烧余木曰炭。--《释名》 坐于涂炭。--《孟子》。注墨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烧木炭的炉子);炭薪(柴炭);炭精纸(一种涂有炭
垌 田地(多用于地名,如广东省信宜县有金垌、良垌) 垌田 垌tóng ⒈ 垌tng 1.缶垌。 2.姓。宋代有垌夫。见《正字通.土部》。 垌dòng 1.方言。田地。 2.地名用字∠伞垌,在贵州省;儒垌,在广东省。
軕shn 1.见"軕子"。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靋,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