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佩”。 珮pèi ⒈〈古〉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又特指此装饰品上的玉~带。解~欲西去。
珮 pei 部首 王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0 珮 pèi (2) (会意。从人凡巾。本义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3) 同本义 [ornament worn as a pendant at the waist in ancient china] 佩,大带佩也。--《说文》 青青子佩。--《诗·郑风·子衿》 共王之服玉佩玉。--《周礼·王府》。注王之所带者。” 遗余佩兮澧浦。--《楚辞·湘君》 (4) 又如佩玖(作佩饰用的浅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佩珂(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佩衽(佩玉和衣襟) (5) 姓 佩 pèi 〈动〉 (1) 佩带,把徽章、符号、手枪等戴在或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 [wear] 佩之金玦。--《左传·闵公二年》 古代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 佩其象搘。--《诗·魏风·葛屦》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佩章(古代官员佩带的印章);佩巾(古代女子外出时系于腰左的拭巾);佩玉(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 (3) 钦佩,敬仰 [express admiration for] 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4) 携带,随身拿着 [bring with] 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白虎通·衣裳》 杻阳之山,有兽名鹿蜀,佩之宜子孙。--《山海经·南山经》。注谓带其皮毛。” (5) 又如佩仰(钦佩和信仰);佩慰(钦佩欣慰);佩德勿谖(受到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佩带 pèidài [wear;bear;carry] 佩挂;系带 佩带袖章 佩带手枪 佩戴 pèidài [wear;carry] 插戴;佩挂 佩戴黑纱 佩戴着珠宝或穿着制服 佩刀 pèidāo [walking sabre] 腰间佩带的刀 引佩刀自刺。--《汉书·李广苏建传》 佩服 pèifu (1) [admire;have admiration for]∶钦佩;信服 佩服他的工作能力 (2) [wear]∶穿带;佩挂 佩环 pèihuán [ringlike jade worn as a pendant at the waist] 玉制的环形佩饰物 如鸣佩环。--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佩剑 pèijiàn [a double-edged sword] 腰间佩带的剑 佩剑将军 佩玉 pèiyù (1) [jade weared by baron]∶贵族身上所佩戴的玉器 (2) [wear jade article]∶佩戴玉器 珮 pèi ㄆㄟ╝ 同佩”②。 郑码cqal,u73ee,gbkab98 笔画数10,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351252
蝼 (形声。从虫,娄声。蝼蛄。一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同本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悲鸣。--《古诗十九首》 又如蝼蚓(蝼蛄与蚯蚓);蝼蚁得志(比喻小人得志);蝼蚁之诚(自谦微诚之辞) 谓肉有臭味如蝼蛄 蝼 谓被蚁蛀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 蝼蛄 称蝲蝲蛄”,有 蝼
郸地名用字。邯郸” 郸,邯郸县,从邑,单声。--《说文》 在河北省。郸城”,县名,在河南 郸dn[郸城]县名,在河南省。 郸du 1.汉侯国名。
鲴 黄鲴 鲴gù 1.鱼肚肠。 2.鱼名。也称黄鲴。体长约一尺,侧扁,银白带黄色。以藻类等为食。生活于江河湖泊。 3.鲴鱼。鱼纲鲤科。体形侧扁,口小无须,银白带黄色,属小型 淡水鱼。
晛xiàn 1.日气。 2.明亮。
嗨〈叹〉 表示惋惜,感慨或责怪 嗨,你怎么这等误事!快快给我拿来!--《儿女英雄传》 用于引起注意或鼓动,表示疑问、惊奇或狂喜,或用于歌曲的叠句中,无明确意义 表示欢呼或喝采的喊叫声 用来表示欢快或得意;或表示疑问或引起注意 嗨〈象〉 象声词 拦头着鞭打,不登登怒发。你休将
著 (形声。从苃,者声。苃”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