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敲字佳矣。 敲剥天下。--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敲扑(拷打);敲丝(银子。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故称);敲枰(下棋);敲翻(打断) 推敲 敲qiāo ⒈击,打~门。~锣。~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 ⒉讹诈骗取财物或抬高价格~诈。~竹杠。
敲 qiao 部首 攴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4 敲 knock;percuss;strike; 敲 qiāo (1) (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2) 同本义 [knock]?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敲字佳矣。 敲剥天下。--清·黄宗羲《原君》 (3) 又如敲扑(拷打);敲丝(银子。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故称);敲枰(下棋);敲翻(打断) (4) 推敲 [weigh]。如敲一敲实(摸底;探虚实);敲句(推敲语句);敲吟(推敲吟诵诗句);敲推(推敲);敲磕(推敲,琢磨);敲诗(推敲诗句) (5) 敲诈 [blackmail]。如敲削(敲剥。敲诈剥削);敲磕(敲诈);敲磨(犹敲剥);敲镘儿(敲诈钱财) 敲 qiāo 〈名〉 短杖式的刑具 [implement like short stick]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汉·贾谊《过秦论》 敲边鼓 qiāo biāngǔ [back sb.up] 比喻从旁帮别人说话 她不失时机地为他敲边鼓 敲打 qiāodǎ (1) [beat;rap;tap]∶敲击,击打 敲打锣鼓 (2) [say sth. to irritate sb.] [方]∶用话刺激人 冷言冷语敲打人 敲定 qiāodìng [determine] 作出最后决定 代表们正式敲定,在大赵庄办个分校 敲击 qiāojī [beat;strike] 敲打;击打 他的手指在桌子上敲击 用她的脚后跟敲击墙壁 敲门砖 qiāoménzhuān [a brick picked up to knock on the door and thrown away when it has served its purpose╠a stepping-stone to success] 拣砖头敲门,门开后即弃砖。比喻谋求名利的手段 这是敲门砖,敲开便丢下他。我们既作了官,做诗何用。--明·西湖居士《春游》 敲敲打打 qiāoqiāo-dǎdǎ [provoke with words] 比喻用言语刺激人 有意见就直接说出来,何必这么敲敲打打的呢 敲丧钟 qiāo sāngzhōng (1) [knell] (2) 举行葬礼或人去世时敲钟 (3) 教堂为教徒死亡敲钟 (4) 比喻发出死亡或灭亡的信号 敲山震虎 qiāoshān-zhènhǔ [a deliberate act as a warning to the opponent] 指故意采取行动,间接警告对方 敲诈 qiāozhà [blackmail;extort] 用暴力、恐吓手段,或滥用法律或官方职权等,从一个不情愿的人手中索取财物 敲诈钱财 敲竹杠 qiāo zhúgàng [fleece] 利用别人的短处或不利地位,从中渔利 布置得花花绿绿的小客栈,房客明明知道到那里就要被敲竹杠 敲 qiāo ㄑㄧㄠˉ 打,击~打。~击。~诈。~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门砖。~骨吸髓。旁~侧击。 郑码sjix,u6572,gbkc7c3 笔画数14,部首攴,笔顺编号41251252512154
踥jiá 1.牵绊。 2.窒碍。 3.退却。 4.蹄趾。
煽 (形声。从火,扇声。本义火炽盛) 同本义 傓,炽盛也。从人,扇声。--《说文》 艳妻煽方处。--《诗小雅十月之交》。按,傓、煽皆后出字,皆因诗辞而制也。鲁诗阎妻扇方处,是本字。 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左思《蜀都赋》 又如煽炽(炽盛);煽虐(肆虐)。引申为气势炽盛
秈jì 1.传说中的人名。尧臣,周之始祖。
孅xin 1.细,小。
漕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 漕转山东粟。--《史记平准书》 转漕给军。--《史记萧相国世家》 穿漕渠通渭。--《汉书武帝纪》 岁漕关东谷。--《汉书食货志》 关东漕粟。--《史
慲mán 1.忘记;糊涂不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