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名〉 (指事。从珡,必声。本义 古代拨弦乐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无征位) 瑟,庖牺所作弦乐也。--《说文》 大瑟小瑟。--《礼记·明堂位》 大瑟谓之灑。--《尔雅》。注二十七弦。世本,疱牺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调瑟(调准瑟弦的音);琴瑟(琴与瑟) 古水名 瑟sè ⒈拨弦乐器之一,一般有二十五根弦。 ⒉
瑟 se 部首 王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3 瑟 sè 〈名〉 (1) (指事。从珡,必声。本义 古代拨弦乐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无征位) (2) [a twenty-five-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somewhat similar to the zither] 瑟,庖牺所作弦乐也。--《说文》 大瑟小瑟。--《礼记·明堂位》 大瑟谓之灑。--《尔雅》。注二十七弦。世本,疱牺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调瑟(调准瑟弦的音);琴瑟(琴与瑟) (4) 古水名 [se river]。即今河南省罗山县的小黄河 (5) [象]∶沙沙作响,沙沙的声音 [rustle]。如瑟缩;瑟瑟 瑟 sè 〈形〉 (1) 庄重严谨 [majestic] (2) 形容茂密 [varied and many]。如瑟彼柞棫(彼柞棫之木众多而茂盛) (3) 明洁 [bright and clear]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诗·大雅·早麓》 瑟瑟 sèsè (1) [rustle]∶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 秋风瑟瑟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shiver]∶形容颤抖 瑟瑟发抖 瑟缩 sèsuō [cower;curl up with cold] 身体因寒冷、惊恐等而蜷缩、抖动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风筝》 他瑟瑟缩缩地走到任天华面前。--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瑟索 sèsuǒ [tremble with cold] 不由自主地哆嗦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鲁迅《故乡》 瑟 sè ㄙㄜ╝ (1)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 (2) 矜持端庄的样子。 (3) 洁净鲜明的样子。 〔~~〕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 郑码ccwm,u745f,gbkc9aa 笔画数13,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112145434
穮 耘田锄草 穮,耕禾间也。从禾,麃声。--《説文》 譬如农夫,是穮是穮。--《左传.昭公元年》 穮bio 1.耘田除草。
端 (形声。从立,聑声。本义站得直) 同本义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靋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
谈 (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同本义 谈,语也。--《说文》。字亦作谭。 不敢戏谈。--《诗小雅节南山》 三日不谈。--《庄子天运》 宏为人谈笑多闻。--《汉书公孙宏传》 坐谈问之。--《战国策齐策》 不假仆一二谈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谈笑而死。--明张溥《五人
钵 (形声。从金,本声。僧人的食器) 僧侣所用的食具,像碗,底平,口略小 吾一瓶一钵足矣。--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钵盂(佛家语。是僧侣的覆钟状饮食器皿);钵多罗(佛家语。僧侣的食器) 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 钵 b ①陶制用具(形状象盆而较
坻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坻,小渚也。--《说文》 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尔雅》 得坻则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宛在水中坻。--《诗秦风蒹葭》 坻崿 di 坻 山坡 坻,坂也。--《埤苍》 又如坻颓(山崩;山崩之声) --地名用字∮北省有宝坻县 坻 chí
沗png 1.义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