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泛指衣服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裳shang ⒈ 裳cháng ⒈遮蔽身体下部的裙子,〈古〉裙子的一种绿衣黄~(衣上衣)。 裳chéng 1.古代称下身穿的衣裙,男女皆服。 2.泛指衣服。 3.见"裳裳"。 4.通"常"。
裳 chang、shang 部首 衣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14 裳 skirt; 裳1 cháng (1)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2)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skirt worn by a woman or man in ancient china]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4) 泛指衣服 [dress]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另见 shɑng 裳2 shɑng --用于衣裳” 另见 cháng 裳1 cháng ㄔㄤˊ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光明。 郑码kosr,u88f3,gbkc9d1 笔画数14,部首衣,笔顺编号24345251413534 skirt; 裳2 shɑng ㄕㄤ 〔衣~〕衣服。 郑码kosr,u88f3,gbkc9d1 笔画数14,部首衣,笔顺编号24345251413534
踥jiá 1.牵绊。 2.窒碍。 3.退却。 4.蹄趾。
煽 (形声。从火,扇声。本义火炽盛) 同本义 傓,炽盛也。从人,扇声。--《说文》 艳妻煽方处。--《诗小雅十月之交》。按,傓、煽皆后出字,皆因诗辞而制也。鲁诗阎妻扇方处,是本字。 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左思《蜀都赋》 又如煽炽(炽盛);煽虐(肆虐)。引申为气势炽盛
秈jì 1.传说中的人名。尧臣,周之始祖。
孅xin 1.细,小。
漕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 漕转山东粟。--《史记平准书》 转漕给军。--《史记萧相国世家》 穿漕渠通渭。--《汉书武帝纪》 岁漕关东谷。--《汉书食货志》 关东漕粟。--《史
慲mán 1.忘记;糊涂不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