塾 (形声。从土,孰声。本义古时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 宫门外两侧房屋,为臣僚等候朝见皇帝之处 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右塾之前。--《书·顾命》 古时又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屋 春, 旧时私人设立的学校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周容《芋老人传》 射垛,箭靶 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象于塾,旦起射之。--《后汉书》 塾shú旧时称私人教学的地点家~。私~。
塾 shu 部首 土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4 塾 private school; 塾 shú (1) (形声。从土,孰声。本义古时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 (2) 宫门外两侧房屋,为臣僚等候朝见皇帝之处 [side house] 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右塾之前。--《书·顾命》 (3) 古时又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屋 春,[将]出民,里胥平旦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汉书·食货志上》 (4) 旧时私人设立的学校 [private school]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周容《芋老人传》 (5) 射垛,箭靶 [target] 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象于塾,旦起射之。--《后汉书》 塾师 shúshī [a teacher in a private school] 私塾的教师 塾 shú ㄕㄨˊ (1)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师。家~。私~。 (2) 古代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 郑码sjsb,u587e,gbkdbd3 笔画数14,部首土,笔顺编号41251521354121
軉yù 1.父母对小孩的爱称。 2.谓小孩自呼。参见"軉軉"。
憏--侘憏”同侘傺” 憏chì 1.见"?憏"。
凸〈形〉 高出 凸凹(高低不平);凸杯(满杯);凸岸;凸镜;凸透镜 凸〈动〉 使突出于周围表面或范围之外 伸出;突出 凸t周围低,中间高。跟"凹"相对~形。这是~透镜。
愣〈形〉 (楞的异体字)(形声。本义呆,失神;傻气) 同本义 鲁莽;冒失 愣 〈副〉 说话做事不考虑对不对地 愣 〈动〉 塞 只见他卟的一声,吹着了火纸,就把那烟袋往嘴里给愣入。--《儿女英雄传》 愣lèng ⒈发呆,失神发~。把他吓~了。 ⒉卤莽他太~。~头~脑。〈引〉蛮,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
萘〈名〉 一种结晶状芳香烃 机合成的原料及用作熏蒸剂(如卫生球中) 萘nài有机化合物。从煤焦油中提得的稠环芳香烃。白色晶体,有特殊气味。它是制备染料、树脂、溶剂等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