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走笔次韵察推见别二篇》

老爱诗书志益坚,不成鱼网谩临渊。
幽居喜见新松菊,病目愁看旧简编。
事任间忙常自适,心忘毁誉敢求全。
知君有意论骚雅,何日从容话极玄。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走笔次韵察推见别二篇》是宋代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老爱诗书志益坚,
年岁渐长,我对于诗书的热爱与志向愈加坚定,
不成鱼网谩临渊。
我明白不能仅仅像鱼儿逆流而上,对深渊的探索只停留在表面。

幽居喜见新松菊,
我喜欢隐居在幽静的地方,欣赏着新长出的松树和菊花,
病目愁看旧简编。
然而,因为疾病的缘故,我忧愁地看着旧时的手稿编纂。

事任间忙常自适,
我在忙碌的事务中自我调适,
心忘毁誉敢求全。
我忘却了对毁誉的计较,敢于追求完美。

知君有意论骚雅,
我知道你对于文学与雅致有深意的论述,
何日从容话极玄。
期待有一天我们可以从容地讨论极为深奥的诗词之道。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颂对于诗书的热爱和对于深奥文学的追求。他坚持自己的志向,不愿被表面的功利所束缚,而是更加关注内心的追求。他在疾病的困扰下仍然保持着对美的敏感,并以此为慰藉。他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平衡,忘记了外界的赞誉与批评,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完美。他对于友人的欣赏与期待,展示了他对于与他人共同追求文学雅致的渴望。整首诗词流畅、含蓄,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

  • 《即事呈斯远三首》

    去却蔫花意转新,是知疏密总宜人。正由秽去清虚集,不碍萧然冠与巾。

  • 《晓鸡》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 《自咏二首》

    一病观书歇,终朝药饵亲。焚香葆静性,咬菜适清神。落燕巢低屋,饥乌噪近人。觅仙难换骨,贫瘦得吾真。

  • 《鲁港》

    方夸金坞筑,岂料玉床摇。国体真三代,江流旧六朝。鞭投能几日,丽解不崇朝。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

  • 《天安门诗抄》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 《书慈光塔》

    灵骨未藏三十载,我来收得葬孤山。此中起塔不在大,已有高名垂世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