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风更起,江头船不行。
凄凉大夫宅,萧瑟故王城。
一醉重楼晚,千秋万古情。
愁边动寒角,夜久意难平。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阻风泊归舟游净众寺》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日落时刮起的强风,使得船只无法前行,表达了一种凄凉的情感。
诗中描述了日落时的景象,风势逐渐增强,使得江头的船只无法行驶。这种景象给人一种阻碍和无助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大夫的宅邸和荒凉萧瑟的王城,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寂寞和荒凉的氛围。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高楼上饮酒的情景。这里的“重楼”可能指的是高楼阁,而“晚”则暗示了诗人的心境。他在醉酒之际,感叹着千秋万古的情感,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和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愁绪之中,寒冷的角落里颤动着。夜晚漫长,思虑难以平息。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不安,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更加凸显了他的情感。
这首诗以其凄凉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人心。通过对风、船、大夫宅、王城、重楼、秋情、愁边和夜久等形象的描绘,诗人刻画出了一幅深沉而忧伤的画面,带给读者一种思绪万千的感受。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沉思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和岁月流转的思考。
选将初年起范阳,和戎晚节误平凉。大功宜受春秋责,盛毁何能日月伤。文士谈兵多谬误,兰台作史漫裁量。折衷自有成书在,公论从知千岁长。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人品如君,人尽道,士林横绝。那更是、关西流庆,三山英杰。欣遇当年神降日,又逢初度阳生月。把八千余岁祝君龄,为君说。君自有,封侯骨。君不是,栖鸾客。况如今东阁,正收人物。坦腹素知王逸少,求贤不必商岩说。便明朝、有诏自天来,君王礼。
渡头风晚叶飞频,君去还吴我入秦。双泪别家犹未断,不堪仍送故乡人。
君子将遥役。遗我双题锦。临当欲去时。复留相思枕。题用常着心。枕以忆同寝。行行日已远。转觉心弥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