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雪,只是玉楼成。
屑不尽云英。
东边老树颓然折,西头稚柳爆然声。
试平安,松丈丈,竹兄兄。
有谁向、金船呼小玉、又谁怜、纸帐梦飞琼。
怪疏影,坠娉婷。
唤起老张寒蔌蔌,好歌白雪与君听但党家,人笑道,太粗生。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最高楼(和咏雪)》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辰翁。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非雪,只是玉楼成。
屑不尽云英。
东边老树颓然折,
西头稚柳爆然声。
试平安,松丈丈,竹兄兄。
有谁向、金船呼小玉,
又谁怜、纸帐梦飞琼。
怪疏影,坠娉婷。
唤起老张寒蔌蔌,
好歌白雪与君听但党家,
人笑道,太粗生。
诗意:
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冬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雪与建筑物、自然景物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中还融入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世事的领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雪景,通过反衬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的"非雪,只是玉楼成",以雪代指岁月的流转,表达了人事已非的情感。"屑不尽云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纷飞的雪花,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愉悦。
诗中的东边老树和西头稚柳,通过表现对比的方式,展示了时间对自然的影响。老树颓然折表示岁月流逝,而稚柳爆然声则暗示着新生的力量。这种对比也可理解为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感受。
诗中还出现了松和竹,以及金船和纸帐等意象。松和竹被赋予了人的形象,呼应了诗中的"有谁向、金船呼小玉"这句,表达了友谊和情感的珍贵。金船和纸帐则象征着虚幻和梦幻之境,呈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思考。
最后两句"唤起老张寒蔌蔌,好歌白雪与君听但党家,人笑道,太粗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这些诗句透露出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淡泊态度,对于外界的嘲笑和批评,作者以淡然的心态来面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融入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蜀人谁不望西还,何事天公独我悭。两度来逢单瘀岁,腥风血雨满人间。
青丝游骑踏春芜,二月王孙入旧都。柳色东风村店路,杏花微雨酒家垆。断桥野草寻朱雀,古碣荒苔辨赤乌。挟得红妆歌《子夜》,寒潮双桨莫愁湖。
不嫌来往日诗筒,春兴无穷我欲东。一雨放行三尺水,万松回纳半帆风。且将南浦难题景,寄在西山绝顶峰。柳处酒家花处寺,并留他日款游从。
树阴初合苔生晕,花蕊新成蜜满脾。莺燕各归巢哺子,蛙鱼共乐雨添池。少年春物今如此,老病衰翁了不知。饱食杜门何所事,日长偏与睡相宜。
扶风贵公子,早岁伴山家。吹笛堕秋叶,读书随晓鸦。业成心自叛,学苦我长嗟。石室非人住,穷山雪似沙。
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古泉积涧深,竦竦如刻成。楚客卧云老,世间无姓名。因兹千亩业,以代双牛耕。乱林不可留,寸茎不可轻。风暖斗出地,仰齐故年茎。幽室结白茅,密叶罗众清。照水寒澹荡,对山绿峥嵘。苍松含古貌,秋桂俨白英。相看受天风,深夜戛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