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未勒慈恩寺。
谁作山林意。
杯酒且同欢,不许时人,轻料吾曹事。
可怜风月於人媚。
那对花前醉。
珍重主人情,闻说当年,宴出红妆妓。
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早年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着《酌古论》,知州周葵礼爲上客。孝宗干道中婺州以解头荐,补太学博士弟子员,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归。淳熙五年(一一七八),更名爲同,六次诣阙上书,极论时事,爲大臣交沮,不果。孝宗即位,復上书论恢復,不报。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佥书建康府判官,未至官,逾年卒,年五十二。有《龙川集》,今传本已非完帙。事见《水心集》卷二四《陈同甫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醉花阴(再用前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亮。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的名字未曾被刻在慈恩寺上,
却有人将我的山林意境表达出来。
且让我们一同举杯欢饮,
不必理会外界的议论,无需轻忽我们的事情。
可怜那些被风月迷倒的人,
他们不知道花前的醉意。
请珍重主人的情谊,
听说当年宴会上有着红妆的妓女。
诗意及赏析:
《醉花阴(再用前韵)》描绘了作者陈亮与朋友们在花阴下饮酒作乐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对世俗的琐事和眼前的名利不屑一顾。作者以饮酒作为一种放松和忘却世俗纷扰的方式,与好友们一同欢聚,不受他人的评判和干扰。
诗中的“风月”指的是世间的美好和娱乐,而“花前醉”则是对这种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可贵的。他表示可怜那些被风月所迷倒的人,他们忽略了花前的真正醉意,只看到了表面的娱乐和享受,无法真正领略到山林生活的闲适与宁静。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主人的重视和感激之情,并提及了当年宴会上的红妆妓女,暗示了那个时代的繁华和美好。
整首诗旨在表达作者对自由自在、追求内心真实感受的山林生活的向往,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和对纯粹美好的追求。通过描绘饮酒作乐的情景,诗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展示了陈亮独立风格的诗人情怀。
苍帝妃嫔总素装,胜游常是遍江乡。玉楼谪堕迟归去,冷淡工夫笑我忙。
无门为法门,三关何用立。熟处即难忘,又从这里人。
是非一醉了无余,唯有胸中万卷书。已把人生比蘧传,更将江浦作阶除。欲眠宾客従教去,倒卧氍毹岂暇舒。京洛旧游真梦里,秋风无复忆鲈鱼。
后顾茫茫虎穴身,忍将多难累红裙。君看十万头颅价,遍地鉏麑欲噬人。
后命既灵。王人反旆。兴言出祖。饮饯于迈。旍旐泱泱。轺轩蔼蔼。和风弭尘。清晖映盖。
听说西方无量乐。凡夫浅智难图度。随有愿度无不获。何劳萦。珠衣绮馔黄金宅。地似掌平尤广博。八功德水非穿凿。白藕花中胎可托。三生约。如今岂可轻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