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尘休扑。
名花唤我相追逐。
浅妆不比梅_竹。
深注朱颜,娇面称红烛。
阿娇合贮黄金屋。
是谁却遣来空谷。
酡颜遍倚阑干曲。
一段风流,不枉到西蜀。
京镗(一一三八~一二○○),字仲远,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歷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金人弔高宗丧,镗爲报谢使。还,除权工部侍郎。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召爲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除知枢密院事,累迁左丞相。与韩侂胄共执国柄,申党人之禁。六年卒,年六十三。有诗集七卷、词集二卷,均佚。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醉落魄(观碧鸡坊王园海棠闪范石湖韵)》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京镗。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芳尘休扑。
名花唤我相追逐。
浅妆不比梅_竹。
深注朱颜,娇面称红烛。
阿娇合贮黄金屋。
是谁却遣来空谷。
酡颜遍倚阑干曲。
一段风流,不枉到西蜀。
译文:
芳尘停歇。
名花唤我相追逐。
淡妆不及梅花竹。
深沉着迷于红颜,娇美的面容如同红烛一般。
美女阿娇被囚禁在黄金屋中。
是谁派来了空谷中的消息。
酡颜红润地倚在栏杆上吟唱。
一段风流佳话,不枉到达西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美女和追溯她的故事为主题。诗中通过描绘花朵、妆容和美女的形象,以及她被囚禁在黄金屋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女的倾慕之情。
首先,诗中出现了名花的形象,花朵的美丽和香气吸引着作者,使他沉醉其中。接着,作者通过比较,表达了浅妆的美丽无法与梅花和竹子相比,而深沉的妆容则如红烛一般照亮了整个空间,使美女的面容更加娇艳动人。
然后,诗中提到了阿娇,她被关在黄金屋中,象征着她的美丽和珍贵。这一情节暗示了美女的身份地位和被限制的自由。诗中的空谷和酡颜则象征着传递消息的人和诗人倦怠的表情。
最后,诗中提到了一段风流佳话,指代美女的故事,作者表示即使要追求美女和美的事物,也值得一去。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对美的执着和对追求美的决心。
整首诗以描绘美丽的景物和美女的形象为主线,通过对美的追求和追溯美女故事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追求的情感。同时,诗中通过对美女被囚禁的描绘,也反映了社会对于美的束缚和限制。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富有意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不驰骏马驾青牛,西度函关紫气浮。文字五千传道德,仅同释教让儒流。
较猎燕山经几春,雕弓白羽不离身。年来马上浑无力,望见飞鸿指似人。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吾闻古君子,介介励其节。入门疑储宫,抚己思鈇钺。志者若不退,佞者何由达。君臣一殽膳,家国共残杀。此道见于今,永思心若裂。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如何以谋计,中道生芽蘖。宪司遵故典,分道播南越。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玄鬓行为霜,清泪立成血。乘遽剧飞鸟,就传
英主龙飞嗣位来,洮东首奏捷师回。若评后圣勋臣序,功占凌烟第一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