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前身应在,香醉山中,今存风烈。
佳夕招延,清论度飞屑。
玉斝盈盈,金英点点,标格侬家别。
好个凉天,更无滴雨,只欠些月。
菊客兰兄,纷纷侪辈,纵尔芬芳,输我高洁。
鼻观先知,羞取俗颜悦。
解后成欢,从容挹爽,何羡广寒折。
我有高吟,为君纪此,一段奇绝。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醉蓬莱(灯前想像胜集,和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灯前幻想着蓬莱仙境,与音韵相和。问前世应该身在何处,陶醉于山中的芬芳,如今还保留着那风华灿烂的岁月。美好的夜晚招待着宾客,清雅的言辞如飞舞的尘埃。玉杯盈盈,金英点点,标志着你我分别的家园。多么凉爽的天空,没有一滴雨水,只缺少一轮明月。菊花的客人,兰花的兄弟,纷纷聚集在一起,即使你们芬芳馥郁,也输给了我的高洁。通过鼻观察的先知,羞于接受俗世的喜悦。解脱之后成为欢乐,从容地品味着清爽,何不羡慕广寒宫中摘取的桂花。我有高吟,为了纪念你,以一段奇绝的诗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幻想蓬莱仙境为开篇,表现了诗人对逍遥仙境的向往和追求。他思考前世的身份所在,并陶醉于山林之间的芬芳和自然之美。诗人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邀请宾客共享,以清雅的言辞展示自己的才华。他通过对玉杯、金英等物的描绘,表达了与亲友的离别之情。诗人赞美了凉爽的天空,但又表达了对明月的思念之情。他以菊花客人和兰花兄弟为喻,将自己的高洁和追求与其他人相比较。诗人通过鼻观察的先知,表示自己对世俗喜悦的羞耻,并追求解脱之后的欢乐和清爽。最后,他表达了自己的高吟之情,以一段奇绝的诗篇来纪念这一切。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为主题,展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和高尚情操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离别、思念、高洁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纯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以清新雅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索的空间。
画屏展尽一山川。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七月坐凉宵,金波满丽谯。容华芳意改,枕席怨情饶。锦字沾愁泪,罗裙缓细腰。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
父兄未老先亡过。已后不须发课。决定轮排到我。生死如何躲。悟来便做**麽。一任人猜心破。认正个中些个。有分携云朵。
青山北去连天会,绿水东流到八闽。何必此中分界限,普天率土尽王臣。
南国蜚声,三鳌孕粹,中兴循吏称首。官在中都,斑参玉笋,妙简帝心应久。长材已试,名字向、金瓯先覆。貂冕冠蝉载服,鸾台凤池荣簉。年年桂觞介寿。正江梅、犯寒时候。料想舞僮歌女,翠鬟依旧。富贵人间罕有。任鼎沸笙箫对樽□。稳步堤沙,高攀禁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