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逍遥物外,造化工夫,做成幽致。
杳霭壶天,映满空苍翠。
耸秀峰峦,媚春花木,对玉阶金砌。
方丈瀛洲,非烟非雾,恍移平地。
况值良辰,宴游时候,日永风和,暮春天气。
金母龟台,傍碧桃阴里。
地久天长,父尧子舜,灿绮罗佳会。
一部仙韶,九重鸾仗,年年同醉。
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三)、《西江月》(一)、《定风波》(【二】、【三】)、《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一)、《忆秦娥》(五)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该词虽是一首咏燕词却通篇不着一燕字,庭院深深,杨柳阴浓,燕子双双终日呢喃,独占风光;凌空飞舞,仿佛池中点点浮萍散漫,又象风中飘扬的柳絮那样轻盈。末尾两句词人借燕子惜花表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全词画面生动,描摹传神,结构上浑然天成,不愧佳作。纯甫词结有《海野词》。
诗词:《醉蓬莱(侍宴德寿宫应制赋假山)》
中文译文:
在逍遥的物外,造化的工夫,创造了这幽致的景色。远处的天空隐隐笼罩着云雾,映满了空中的苍翠。高耸的峰峦,美丽的春花和木木,与玉阶金砌相互辉映。这方丈瀛洲,既不像烟雾,又不像云雾,仿佛悬浮在平地上。何况此时正值良辰美景,宴游的时候,阳光渐长,和风暖和,正是初春的天气。在金母龟台旁边的碧桃树荫下。地久天长,有尧和舜这样的先贤,灿烂的绮罗佳会。一曲仙韶,九重鸾仗,年年都会相聚醉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德寿宫的假山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逍遥自在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展现了假山的壮丽和宴会的繁华。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祝愿。整首诗以华丽的辞藻和豪放的意境,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文学造诣和想象力。
这首诗的诗意在于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美好时光和繁华宴会的向往。通过对德寿宫假山景物的描写,诗人创造了一个虚幻而美丽的境界,表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祝愿,增添了诗歌的庄重和意味深长。
整首诗运用了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作者的文学造诣和想象力。通过描绘景物的细节,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使整首诗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总之,这首诗以其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描写,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逍遥自在和美好时光的向往,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文学造诣和想象力。
有意兼程去,飘然二翼轻。故乡多久别,春草不伤情。洗钵泉初暖,焚香晓更清。自言难解缚,何日伴师行。
翠华摇曳转龙荒,宣府离宫面面长。代马繁缨悬广室,胡姬妆镜挂连房。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斋舫凌湮浦,云屏入画图。日烘花炫昼,风定水明湖。布谷佩春种,提壶劝客沽。湘中无限景,赋咏继三都。
彼美宜家室,之媛友瑟琴。漆园歌未歇,沣浦佩还沉。懿范贻彤管,佳铭得藁砧。卧龙山下路,风雨乱愁心。